产品经理如何挖掘自己的产品方法论?

时间:2020-10-21作者:猫老师阅读量:59

有几次在采访中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你的产品方法论是什么?近来我有空作个总结。

产品经理是从3-5年的工作经验开始,以自身的产品理念为基础,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反思,从而总结出一整套可重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整套适合自己、不断发展的产品制作方法,无疑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的产品之路越走越宽。

下面是自己现阶段对方法论的一些理解,欢迎讨论。

产品经理

一,为什么要战斗?

多问为什么,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

老话说得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很认同这个说法。走错了方向,越努力就会挂得越快,对我们的产品来说,做起来也同样非常适合。

读这篇文章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知道或曾想过自己目前所做的工作到底有什么用处吗?

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自己的总结:我们常说的需求,一般都不叫需求,那只是我们自己想的方案,或者叫需求方想的方案。

对于该方案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并不清楚,或者是含糊不清,感觉知道,却又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您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业务人员发现您急急忙忙地工作,告诉您想做一个抽奖功能,您也不多想,很快就进入状态,与他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提出您自己的想法,例如通过分享抽奖活动获得更多的抽奖机会,允许用户使用积分兑换抽奖次数等。

最终商谈下来,商家很兴奋,觉得你们的想法很好,双方都同意,确定了功能上线的时间,下一步就该大显身手了。

一连串的操作猛地如虎,功能如期上线,此时商家又急吼着找你,告诉你要做拼团功能,你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也没多想,继续和他聊具体的实现方案。

并且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不能自拔,功能做了一堆,但是成绩却说不上来,写简历就是抄JD,最后真的是一事无成。

那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在这里,我想用一个词来描述,不知道为什么要战斗。

在讨论方案时,我们忽视了本应被讨论的需求,更糟糕的是,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在讨论需求,是在满足需求,解决业务方的需求,问题。

事实上,不管是对商家,对用户,甚至对自己来说,大多数时候,提出的都是一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出的解决方案,例如抽奖,拼团,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那么这个计划背后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虽然我们很少去想,也许觉得这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实际上,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讨论的地方。

举例来说:还是以抽奖为例,商家要做抽奖活动,很有可能是因为社区的氛围过于沉闷,想要通过抽奖活动来活跃气氛,让社区的用户能够更多的参与互动。

你也许会发现,这里的需求原来是活跃的社区氛围,让用户更多的互动。

实际上还是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的,为何要活跃社群的氛围呢?

-因为这是社群运作的核心。

为什麽要做社群运营?

可能是为了增加产品的留存用户。

为什麽要增加产品留存用户?

这当然是因为现有的用户留存率不够高。

最后,我们会发现最初的需求(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留存用户,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对此问题进行定义,仔细地考虑和讨论,而是不断地思考如何使抽奖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多问问为什么,找出问题的本质,找出原始诉求,找出我们的目标,努力的方向,才是第一步。

但是常常光有目标是不够的,我们一上来就针对目标寻找解决办法,大多数时候会把自己搞得乱七八半,否则就成了一叶障目,没有全局意识,只能从单点发力来解决问题,事倍功半。

二,分解目标,寻找最优解。

再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们的存留率不够高?

也许是因为产品价值没有传达到位,也许是用户接触太少,或者是产品使用起来太困难,或者是问题太多,但是如果只从一般的角度来考虑,就很难把问题解决掉。

所以我们要有系统的分解目标意识,回归产品或业务本质,系统地分解目标,找出目标的影响因素,然后对每一个影响因素结合对数据的查找验证,找出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可进一步进行分解,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在以上的例子中,社区运营也只是我们增加产品留存的计划之一,活跃社区气氛只是我们实施计划过程中的一环。

为使这一环节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做一个抽奖功能,或者一个社区活跃榜,我们可以想出更多、更有效、更有趣的功能来活跃社区气氛,但是我们也要时刻记住,我们的伟大目标就是提升产品的留存用户,而不能为了做而做。

概括地说,只有深刻地理解了最初的诉求、目的,然后对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我们才能相应地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做更适合的功能,从而达到它,而这正是我们产品能力的体现。

关于如何根据目标制定合适的方案,则是另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竞品、参考竞品来寻找达到相同目标的方案;我们还可以通过HMW法挖掘需求来寻找更好的切入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用来思考解决方案的一些思路。

同样是这些思想构成了我们做产品的方法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对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尝试、思考、总结。

三、练就基本功,细节决定成败。

明确目标,并通过适当的方法找到当前最优的解决方案,下一个具体实施的环节就是检验我们产品基本功能的时候了。

例如,决定产品逻辑,将需求分解为功能,设计业务流程,功能流程,页面流程,设计原型,撰写需求文档,需求评审,开发跟进,测试验收等等,多花点心思,多总结,慢慢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方法,只要方向正确,相信这些事情我们都会做得更好。

大多数产品经理在这一环节最后都会做的差不多,我们希望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前两个环节。

四、有始有终,把成果放大。

最后一个问题,先问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最近发布了一项新功能,你有没有收到效果?

此处所说的结果是指对我们最初设定的目标所产生的影响,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是在做功能,而是在做功能的路上,我们很少回头去仔细地看看我们所做的功能是否真正有用。

用得着的是哪种指标,用不着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无论是我们工作上的疏忽,还是由于环境的影响,大家都只关注着不断上线的新功能,无济于事的事情,我们做得越多越容易显得毫无价值。

不管结果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拿来认真对待,好的结果是扩大影响,把同样的方法运用到别的地方,坏的结果是总结原因,然后改进,迭代,避免下一次重蹈覆辙。

概括起来就是:有始有终,把成果放大。

在此基础上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设定目标(原因)

拆分目标(任务)

确定计划(如何实施)

取得结果(迭代复盘)

方法论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应该随着我们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地完善和丰富,我们应该善用方法学,而不是被方法学所束缚,看不到新的东西。

关于《产品经理如何挖掘自己的产品方法论?》的相关内容,就给大家讲到这里。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xiaozeseo.com/cpyy/104.html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栏目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