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当你在购物中心里看到一件衣服,它的价格是498元,那么这个数字将成为你心中这件衣服的参考点;假如后面你又看到一件同样的衣服,你就会去对比一下之前498元的价格,看看是否有差别;如果低于这个数字,那么我想,你很可能已经付了钱,因为你会觉得这中间的差价是你挣来的。
又要举个例子了,或者说双十一为例,假如你在淘宝上看到一个品牌的产品,大家都知道,一般品牌的产品其价格通常不会有很大差别。由于价格太高了,它通常的价格会使您犹豫不决。但是双十一那天,你突然发现他们在做促销活动,当天的价格比以前降低了近20%,以品牌影响力为基础的促销活动和平时的高价会促使你在当天下订单,而如果此时你下了订单,你就会认为这20%的价格是可以省去的,这是因为降价的因素促使你下订单。
相同的逻辑是,我们通过社群来理解:
由于社群带入式低成本模式,使得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开始对微信流量进行布局,因为原来依靠平台获得的流量过于昂贵,而通过成本不能带来的客户也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私域客户”,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开始通过微信社区实现自己的私域流量,试图通过这一载体在后期与客户进行无限次的接触和转化。
实际上,现在大多数社群的建立都是为了实现商业变现,当用户进入社群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清楚地知道这个社群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自己能够在社群内“购物”。但是当大多数用户看到这样的群组或被企业市场官方邀请加入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选择加入。
道理很简单,因为市场营销者把社群包装起来,在社群上面做一些增值服务,比如原来的商店或在线商店的产品在社群里是可以进行优惠抢购或折扣购买的,以优惠促销的形式吸引用户进入社群,而用户这边由于感觉到社群内部和外部产品价格的明显对比,再加上好奇和贪便宜的心理,先进社群里的人纷纷观望,到这里我们就完成了让客户进入社群的这一步。
顾客进入群组后,那其实运营人员在群组内做营销活动,实际上就是将线上的一些活动平移到群组内,只是因为载体不同,一个是公域流量平台,需要花费成本才能借助平台的流量来进行流程执行;一个是私域社群流量,进入群组的都是自己的私域流量,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营销成本,在形式上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向来做。
例如,当需要在社群开展促销活动时,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将产品价格按原价打折出售,但由于先前启动的价格已在用户心理中形成了该产品的参考点,当社区活动进行大折扣量时,用户会认为此中间优惠的差价是他们省掉或赚到的,此时人性中的“捡便宜”心理将促使他们下订单。
如上面所说,当然,我们所说的都是基于对是精确顾客的观点来描述的,如果你的社群顾客不是你产品的精确顾客,即使直接打5折,也不一定会有人去买。
而且在设定参考点时,大落差的对比比小落差的对比往往效果更好。
比如,把价格降低50元和降低100元肯定是有区别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那种价格降低100元的产品。自然,优惠降价是需要根据产品的成本设定的。在这里也可以继续以参考点作为原理的参考。
为什麽天猫双十一能够进行如此低的折扣促销,实际上,有许多商家都是在为这一天提前准备了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年中之后,往往商家会开始准备双十一活动,一些商家会将个别产品的价格上调,让大家以此价格为本产品制定参考价,等到双十一当天再进行大幅降价,让用户感觉到很明显的价格差从而下订单购买。
当我们这样做参考点时,我们通常会以两种形式来设定,一种是数量形式,另一种是百分比形式。
而且两者的区别是根据产品价格和优惠幅度随机设定的,比如你自己10块钱的东西,再怎么减价肯定也是在几块钱之内,而我相信,用户不会多几块钱就能感觉到,此时的百分比效应会比数字更为直观。五块钱的特价出售,当然五折的特价看起来会更优惠些。
但是如果本身就是一款大批量的产品,能够直接优惠几十上百的幅度,那么此时就可以直接用数字作为参考设定。
大体上说:小量使用比例,大量使用数字。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社群带货,很多社群带货的营销活动,都是建立在消费者心理学之上的策划内容,因为掌握了人性的心理,才能驱使使用者一步一步地跟随你的节奏,最终完成转化。
但是回到产品本身,所有外部驱动的活动都不如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口碑。只是在不断地磨练产品,即使不需要做任何市场推广活动,对于精准的客户也会自动转化。
关于《社群运营带货技巧:设置参考点》的相关内容,就给大家讲到这里。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xiaozeseo.com/cpyy/273.html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