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一直存在着大公司与小公司谁好谁坏的争论,显而易见,这是没有意义的,它们各有优势。
但如今网络行业加班文化盛行,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大公司的加班强度要高于小公司。有人可能会说,也许是因为大公司的福利好,有晚班的餐补和打车报销,纵然有这个因素,但我认为因为这个原因加班的人应该还是少数。
归根结底,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许多大公司工作的任务,或者说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以前虽然也和大公司的产品经理合作过,也有过和同事聊天的工作经验,但对具体的工作情况还不太清楚。只是在最近才意识到为什么大公司的产品经理们那么忙。
企业结构复杂,流程长;
该公司的组织结构不同,同时还决定了许多方面工作的不同。
小型企业的架构通常是将产品、技术甚至设计都包括在研发部,技术对产品的支持是一对一的,产品对运营的支持也是一对一的,这样 大家沟通方便。
在确定需求之后,产品经理将需求交给技术开发人员,等待技术评估完成后,给他们时间,进入到开发阶段。
大型企业通常是公共部门,因为它们的组织结构不同,技术往往来自于不同的业务部门。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各个部门去抢资源,前端开发、后台开发、ios开发、Android开发,分属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领导,一个项目的开发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同时很多时候会出现大家节奏不衔接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产品经理来协调资源。
假如您的需求得到很好的重视度还好,如果重视度不高,可能就会面临开发被延迟的问题。而大型公司的流程相较而言更为严格,无论是提出需求或是沟通,都需要发送邮件。
原本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但是因为公司要求,所以很多事情都要发邮件,这就增加了沟通成本。
此外大公司的决策过程比较长,如果你要申请一个项目,面临立项问题,相应的就要准备一些资料。举例来说:收集数据和行业竞品信息,形成PPT组织会议讲解。
同时在小公司里,很多时候都是老板自己决定或大家坐下来开会聊聊就可以了,虽然也需要一些数据,但很多形式上的东西少了,产品经理也会少做些工作。
资源不能被重复使用。
一家大公司总是有一个边界问题,比如说,两个人都在阿里上班,但是一个在淘宝,一个在饿了么。尽管外界宣称都是在阿里,但两人平时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做的事情也大不相同。
就企业关系而言,很可能还属于两个分支。
其实,不同的部门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利益冲突,所以部门之间要守住自己的界限,一个部门只管自己的事,其他部门的事不能介入。
这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情况,同一个产品,两个不同的事业部都要做,即使功能相同,但是由于组织结构不同,两个事业部的产品经理还是要分别做计划,而最终负责开发的很可能还是同批技术人员。
这似乎是一种很浪费资源的行为,但也没有办法;同时许多大公司还有意维持着这种竞争文化,两个部门都要干一件事,谁干得好,谁就把生意让给谁。
假如在小公司,假设该公司已经有了一个系统,以后有什么产品需要用到这个系统来支持,肯定会优先使用这个系统。除了由于其他原因,必须得重新开发外,要不就尽量让已经存在的产品系统运转起来,而不用花时间重新开发。
工作文档完善
最终想说的是产品功能设计和产品文档的撰写,其实这也和公司的组织结构有点关系。
企业中,产品经理与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坐得很近,同时许多企业的产品经理与技术同属一个部门,因此产品经理的文档往往写得很粗糙;尤其是与技术关系熟悉之后,一些需要大家口头沟通的需求就可以了,而产品经理没有必要把事情写到纸上。
但在大公司,一件产品需要连结多个部门进行沟通,牵扯的人多,扯皮的可能性更大。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在进行了口头交流之后,再将大量的内容进行文档化,如原型、流程图、脑图、说明文档等。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会用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在大公司里你会发现,大家都有一种自律性,互相合作时也会互相提出要求。任何与修改、确认有关的事情,任何需要落实的事情,都要写在纸上,只有这样才能去推动执行。
需要编写的文档很多,自然也会花费很多时间。
关于《为什么大厂的产品经理总是那么忙?》的相关内容,就给大家讲到这里。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xiaozeseo.com/cpyy/90.html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