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企业要突破创新,离不开人才;企业要发展壮大,也离不开人才;创业企业要立足,更离不开人才。
人们都是对的,事情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人才经常会碰上,即使在疫情爆发的时候,优秀的人才还是很抢手的。
怎样寻找,招聘,留住人才,前期的高质量面试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近年来的面试及招聘经验,产品面试是个不错的选择,希望对招聘人员及求职者有所帮助。
整个过程分五个阶段:人员筛选,面试前,面试中,面试后,入职后。
1.人员筛选
一、明确需求。
根据全年的目标,架构设计,招聘人员需要清晰地描述被招聘者的形象,并同步JD给HR发布;中等或高级职位需要与人事主管、高层达成共识,避免随后的各种分歧影响招聘效率和口碑。
二、初步的交流。
根据问题进行在线沟通,可以针对JD和业务形式设置相应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线上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如何处理全新且相对复杂的业务,并能很快学会如何上手?
实际上没有标准的答案,更多的看求职者基于问题的思考路径和学习能力,也是因为所在行业确实比较复杂,而且行业属性较多,没有快速学习能力很难驾驭。
经过网上交流,基本可以筛选出符合面试条件的人选。诚然,求职者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公司和职位的信息,如果不合适也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成本。
三、明确答复。
无论是否安排面试,招聘人员都会尽可能清楚地、委婉地告知结果,并根据能力和准备情况再考虑是否被纳入人才库,应聘者呢?
若对职位高度重视,除自我复盘外,不妨请教下改进建议,争取更多沟通机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转机,毕竟更全面的信息都是从面试中获得的。
2、面试前的准备。
一、公司与职位的认知。
我个人比较看重求职者对该公司所在行业的了解以及对该职位的认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求职态度。
二、提醒注意事项。
能够主动做好充分准备的求职者肯定有加分,但实际情况很少,大多是广撒网策略,所以一般都会主动提醒。即使如此,仍然有“没有时间去了解”,“了解得很少”,这种情况有很大的概率会停止在最初阶段。
详细检查你的简历。
网上交流是对简历的初步筛选,没有深入分析。在面试环节,加深对应聘者所熟悉的公司、项目等信息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双方沟通效率,更多地交流细节。
最近,特斯拉的创始人ElonMusk在面试时,他非常重视细节,通过细节来判断应聘者是否真有才华或有才能。
3、面试。
一、目标明确的问题。
不同背景和风格的招聘人员会有自己的侧重点,像字节创始人张一鸣重视的是“四力人才”(脑力、体力、耐力、定力),而我个人注重的是沟通能力、行业观察能力、项目执行力、自我学习能力。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面试官,求职者更应该做的是:做好准备,换位思考,冷静地回答问题,遵循事实。
二、适当引导,多听。
一些实践性人才由于表达不佳或面试经验较少等原因,在面试前半段会出现紧张、短路、跑题等现象,此时招聘者应给予一定的引导,并耐心倾听。
假如求职者能及时调整,渐入佳境当然更好了,即使帮助不大也是对求职者的尊重,更能彰显个性魅力和公司口碑;相反,因为面试官的不专业,对求职者的不重视,不但难以吸引到人才,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积极的反馈。
面谈是一个双向选择和学习的过程,一些求职者想要得到现场反馈建议,此时招聘者应该坦率、客观地做出反应,而不能敷衍应付。
对于符合复考要求的,明确告知复考时间和面试官角色,以便做好后续准备;对于需要补充其它资料以判断是否安排复考,则明确内容、形式和复考时间;如果复考成绩特别好,则可当场确认,只要复考和谈薪没有较大出入。
4、面试结束后,
一、与人力资源部门保持同步。
外科医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可以借助HR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特别是在多个候选人中选择时,参考HR的建议会更容易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及时反馈。
承诺反馈时间应在面试时及时或提前答复,如需延期还应提前沟通清楚。工作中,时间观念非常重要;对于潜在的但没有通过面试的人,可以建立一定的联系,为他们留出合作机会;对于不那么匹配的人,也要委婉地拒绝,不要忽略,忘记。
三、保持沟通。
对通过面试的应聘者,提前安排脱敏资料学习,以便更快地融入团队和上手业务;入职时间较长者,要定期保持沟通,尽量避免中间发生变动。
有些时候计划还是跟不上变化,我以前曾遇到过因原公司挽留而选择留下的求职者,也遇到了强势挖墙角,还有自己没有考虑清楚选择中途放弃。
保持冷静,尽快找到合适的补位人选,2号位的到位通常不难。
5、入职后。
也许有人会问,面试都结束了为什么还要说入职问题,是画蛇添足吗?
的确,表面上和面试无关,但实际上联系紧密。尽量将面试看作是一种操作行为,新员工入职后的表现也需要主动介入和持续关注,到转正才算是一个完整的面试周期。
一、整体解读。
有些招聘人员对待新进人员,要么急于求成,要么不闻不问,任其发展,都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和员工的稳定性。
对管理层和核心成员来说,我都会亲自带着了解公司的总体战略,各个层次的人员,关键项目,合作的过程等等情况,减少了学习和磨合的成本,帮助小伙伴快速上手。
其余成员则通过导师制完成,而我个人则主要关注自己的试用期和日常表现。
二、试用。
一些公司就试用期的周期和工资比例做文章,其合理性暂无判断。我个人对于小伙伴的福利待遇,会尽一切努力去争取,即使面对老板的挑战也会言出必行,所以只要有试用期表现超过预期的同学,都会帮助他提前转正。
6,结论。
做好以上工作,可以说是一次高质量的面试。永远记住三个关键字:同理心,双向选择,职业影响。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xiaozeseo.com/hlw/371.html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