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乏自我价值感;
在工作场所,缺乏自信的人常常习惯性地反对别人的行为;假设有同事这样问:“为什么你的项目做得那么糟糕?”大多数人听了之后都觉得很失落,有些人在失落之后就会发现问题,变成下一次项目的经验。
但是也有一些人会把对方的负面评论与“我没有能力”联系起来,把别人对某事的评价与质疑,理解为对自己的否定,然后反驳对方,“你也不是什么好人啊”。
由于缺乏自信,自我价值感较低,所以他们试图通过反驳而获得优越感,而他们害怕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和弱点。
弗洛伊德是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认为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和痛苦。
二、不愿意承担责任。
本人在刚开始工作时也有过习惯性反驳的坏习惯,被同事长期指责;比如同事的反馈“这次活动的推广效果不太好”,我就会嘟囔这一切都是由于某外部因素造成的,然后自我削弱,在活动推广过程中不够积极。
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总是担心自己犯的错误会让领导对他们的好感下降,从而不愿意承担责任;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不但起到反作用,还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这样的做法在职场中屡见不鲜,看起来简单方便,但也只不过是一种逃避责任的障眼法,结果只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原地踏步、毫无进展的人。
三、认知方面对“红灯思维”的束缚
本公司日常工作讨论中有一条原则,就是不反驳,这条原则就是要避免一些人的“红灯思维”。
“红灯思维”,作家成甲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提到,把听得到的建议排除、指出错误的处事方式称为“红灯思维”;这是一种消极的处理方式,当与外界产生不同意见时,它会将它们排除在自己的思维之外;拥有“红灯思维”的人,往往不愿尝试新事物,也不愿做出改变,这样的结果只是使他们的思想长期受束缚。
工作时,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提出一个观点或做法时,总会有人立刻反驳说:“这样不行”、“我们以前没有人做过”、“预算不足,操作起来很困难”。
这类人习惯于对“红灯”表示反对,一旦“障碍”出现,他们就会产生紧张反应,陷入狭隘的认知。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xiaozeseo.com/hlw/372.html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