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应该如何建设企业品牌?

时间:2020-11-06作者:猫老师阅读量:56

目前很多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创始人对品牌根本不够重视。

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是:我们看到大多数企业的官网内容,都是很久以前,随便编几句话或在网上抄几个字就塞进去了,多年来都没有更换过;但是企业产品在这段时间里不知道迭代了多少次,企业品牌形象可能早就和产品的调性不匹配了。

其它部门,如市场部、运营部等需要制作宣传材料,撰写公关稿件时,大多数会先去官网找寻素材;由于这些内容并没有被认真打磨,导致企业随后的品牌宣传全是错误的。

企业品牌

对创建者在品牌建设中应该做什么,我有三点意见和建议:

一、组织全员参与品牌建设。

许多中小型、微型企业,公司高层都没有认真梳理过产品的价值,对行业市场的洞察还不够,落地到执行层面也一头雾水;所以品牌这个东西,一定是自上而下,而一系列管理者由于长期处于封闭一线,也不太能准确地切入用户的需求痛点。

我比较认同的一种做法是,对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企业同样适用,即集体参与、高层决策。

最高层组织召开全员会议,要求每一位员工发表对公司品牌和产品价值的看法,将结果收集汇总,然后由核心管理人员和负责品宣的小伙伴共同拟定相应的文案,并将最终结果发送给全体员工;最后一层,执行层将这些精炼的内容再上传到官网等渠道,以宣传我们的企业品牌形象。

所有的员工,特别是那些长期接触客户的一线员工,往往都会给出一系列特别好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每个人都会有种强烈的认同感,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认知也会加深;毕竟,每个人的头脑都是开放的,共同思考得到的。

执行层在向用户传播时,还可以更深入地进行描述,从而增强用户的知觉。

否则只是管理层的自吹自擂,管理层无法深入理解,用户又怎么能认同?

二、保持清醒,关注市场动态。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品牌形象并不固定。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百度来说,有一句很经典的slogan“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了”,凭借逐渐建立起来的品牌效应,百度打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成为国内搜索引擎赛道上当之无愧的NO.1。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百度再次将slogan修改为“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前者代表的企业品牌形象,过于强调工具的价值,只有当用户有搜索需求时才会想到用百度;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改变自己的搜索引擎工具形象,延长用户使用体验,让更多用户愿意把时间留在APP上,百度及时修改了slogan。不过,这一举动还是有点迟缓,给了字节跳动一个机会,今日头条迎来爆发。

说到底,百度这个品牌太庞大,给人的印象太深,想要改变企业品牌形象很难;但好在百度还是做出了调整,留住了用户,并并没有让今日头条在移动端独占鳌头。

但是中小型和微型企业不同,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者遇到某些转折点,就要及时调整思路,将自己的品牌价值以正确的方向传达给用户——这需要创始人时刻保持清醒,关注市场动态。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决策链条并不复杂,这是一个优势;最理想的情况是,上午做决定,下午就可以立即执行;但与此同时,也没有多少成本可以用于尝试错误,因此,每次更改都必须认真考虑。

三、建立个人IP

谈到格力,董明珠可圈可点;谈到小米,雷军可圈可点。

许多管理人员或创建者的个人IP甚至压倒了产品品牌;他们的演讲、或做过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东西,都可以借机大张旗鼓地宣传并曝光出来——这是个人IP的魅力之一,能够低成本地吸引甚至吸引顾客。

例如罗永浩,典型的个人IP大于企业,从做手机到电子烟、鲨鱼皮,失败了无数次,终于踏上了直播电商的风口,短短几个月就接近6个亿的债务。

为什么每次失败都能迅速崛起,是因为他的个人IP斩获了大量用户,不管做什么,都有曝光,自带话题和流量。

另一个原因是陈安妮,90后的年轻一代,大学期间在微博上画漫画,成功建立了个人IP,积累了大批粉丝,为创业做铺垫;而她毕业后创办的快看漫画,如今也成长为用户数超过两亿,估值过百亿的独角兽;而快看漫画之所以能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拥有大量的用户。

种植树木的最佳时期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创建一个个人IP,要从现在开始,站在创建者的角度,去输出内容,为用户创造价值,慢慢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再将个人的影响力,带入企业的企业品牌形象。

关于《创始人应该如何建设企业品牌?》的相关内容,就给大家讲到这里。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xiaozeseo.com/yxtg/196.html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栏目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