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较少会有专业人员负责企业品牌;但我建议,除非是预算非常紧张,公司还是应当投入一些人力,用企业品牌来开拓护城河。
至于建立企业品牌团队,给大家一些参考。
由组织架构来说,全职负责企业品牌的小伙伴通常都会被划入市场部,也有一些互联网公司会被划入运营部。
中小企业,有300多名员工,我推荐有3个人左右的企业品牌团队。
1、一个人一组全职负责线下活动。
其中包括交通广告(地铁、公共汽车、高铁等),LED广告,办公室和办公室等线下广告,或其它在线渠道。
就像我前面说的,中小型和微型企业,我并不推荐用品宣做广告,因为这样做的风险太大,除非是你的账户里有钱。
诚然,有一些新兴公司,能够从投资者手中获得大笔资金,其商业模式也被证实是完全可行的,只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广告投放来扩大知名度,这完全没有问题。
这样又引入了一条原则,即验证商业上的可行性;通过小规模的投放,验证用户对产品的需求,证明他们自己有一整套的商业模式;这样做的确可以通过烧钱,来扩大他们的品牌知名度,比如近年来兴起的在线教育公司。
尽管钱很多,但要精打细算。
此外,在KPI考核方面,也不能单纯以某一时段的ROI(ROI)来计算,而要将线拉得更长,进行综合考虑;比如,以年度数据为基础,将以前未投放广告时的客源成本、转化率、回购率等,建立若干量化指标,并乘以一定权重;因为影响数据的因素,并非都是投放广告。
2、一个人负责PR(公关和负面处理)
这方面,可以结合市场策略,主动撰写一些稿件;比如,根据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输出一些积极的内容;或者,根据公司出席的会议,获得的奖项,以及与哪些厂商的合作,等等——这些内容最好以第三方报道的角度,分发到外部平台。
3、一个人负责公司自媒体。
包含公众号,抖音,微博,头条等自媒体,以官方视角,根据不同平台属性和用户群,输出企业品牌相关内容。
KPI考核这两块,大多数公司的做法都是考核内容的数量,毕竟量化效果是很难评估的;当然,如果公司现有用户群达到一定规模,也会有一些商业机会的产出;但我不建议纳入考核,首先商业机会的产出也不是很可控,其次资源也不容易区分,更可取的是作为一个附加项。
阅读量也不完全可控,能够量化的地方,就只剩下数量;但内容也有铁三角法则,即高质量、高产、原创性,三者不可兼得;所以,定量考核,还是要以内容数量为主,人为控制质量;阅读量大,转化快,可以作为额外的奖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不足300人的公司,品牌广告投放量可砍掉。
如果公司规模比较小,比如二三十人,PR也可以外包给第三方。
市场营销者Philipkutler曾经说过,市场营销者应当将每一年的用于产品和服务的一切营销费用视同对消费者企业品牌知识的投资;企业品牌建立的关键因素是投资质量,数量不一定是必需的,如果资金不能合理地使用,就很可能使企业品牌建立超支。
公司应将品牌建设所投入的成本,作为一项长期投资,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进行。
关于《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企业品牌维护和宣传?》的相关内容,就给大家讲到这里。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xiaozeseo.com/yxtg/197.html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